灌南16条生态河道成百姓休闲“后花园”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发布日期:2024-07-07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以前岸坡高低不平、杂草丛生,河水浑浊。经过去年整治,现在岸坡花红柳绿、河水清澈,还通过新建闸门让死水变成活水,这条长500多米的生态河道成为我们老百姓休闲的‘后花园’”。说起水环境变化,灌南县新安镇相庄村村民相生华露出幸福的笑容。近年来,灌南县围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推行由点及面、系统化治理,展现了农村水清、水畅、水美和水生态新面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灌南县16条总长57公里的生态河道建设全部完成,全县生态河道覆盖率达63%,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现在农村大变样了,河道干净又秀美,道路宽敞整洁,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呢!”在新安镇小元村住了几十年的村民胥立柱说。近年来,胥立柱所在的小元村河道整治被纳入淮连灌区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总投资1亿元左右,累计疏浚大沟59.1千米、中沟20.97千米,拆建、改造排灌泵站45座以及新建各类配套建筑物387座。小元村现在的河道内淤泥、垃圾全面清理后种上水生植物,岸坡通过打生态桩、种草植绿等方式优化提升,并将水系全面打通,形成“满眼皆绿、处处为景”新面貌。“村里环境好了,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我们没事的时候会到河边散步、唠家常。”胥立柱笑着说。

治水,为民谋福利,也为乡村振兴发展谋取了新空间。“新民湖水清又清,水中鱼儿游得欢。三座拱桥湖上架,六曲弯桥至湖心。岸上垂柳排成行,美人蕉花艳迎宾……”这是李集镇新民村老党员孟令显写下的诗歌。新民村村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近年来,新民村以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契机,以水为媒,科学治水,建起7300多亩的“稻、渔、果”复合种养基地,发展乡村采摘游、观光游,让新民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华丽转身,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新民村以水为笔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让百姓尽享生态“红利”。

灌南县依水而生、傍水而兴,水系纵横、河网密布。全县共有县级河道22条264公里,乡级河道171条584公里,村塘6908个。近年来,灌南县先后出台《灌南县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制度》《灌南县村庄河塘长效管理办法》,每年投入专项管护资金,对全县河道进行长效管理,城乡水环境治理得到显著提升。“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河道管护模式,由传统的‘大包大揽’向‘精细治理’过渡转变,美丽清流不断涌现,正惠及越来越多老百姓。”灌南县水利局局长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