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业创新> 服务资讯

我市全力构建全省科技创新北翼策源地

  • 时间:2024-12-31 09:39:30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12月29日,恒瑞医药宣布,将公司自主研发的Delta样配体3(DLL3)ADC创新药SHR-484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IDEAYABiosciences公司。这是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取得的又一项最新成果。

今年以来,全市科技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主动改革创新、持续完善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全力构建全省科技创新北翼策源地。

坚持以“变”求“质” 激活科技改革“强引擎”

今年,我市聚焦重大战略需求,一体设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增强新质生产力内生动力。

向立体化支撑转变。今年,我市以科技部门机构改革为牵引,由科技项目“点”上管理,转为通过体制改革、升级科技政策、优化管理模式,推进“面”上支撑,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促进科产融合。

向产业链支持转变。今年在中医药呼吸疾病循证研究论坛上,康缘药业的金振口服液荣登中成药治疗呼吸道疾病临床研究TOP榜。金振口服液是康缘药业研制的儿童专用药,由山羊角、平贝母、黄芩、大黄等八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6个月-14周岁均有明确的用法用量,口感好,儿童接受度高达98%。近年来,我市加快龙头企业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康缘药业牵头组建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功获批,推动中药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三省一市每地仅3家。成立市新医药产学研合作联盟,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进全市新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主导产业需求,今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40项,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循环。

向多元化服务转变。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今年,我市加快建设线上连云港知识服务平台,线下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组织政产学研活动;连续五年开展“科技服务专家行”活动,全年“一对一”精准服务超100家企业,聚焦技术创新需求对接、科技创新政策宣贯、重点科技业务培训,组建科技服务小分队,主动上门“把脉问诊”,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坚持谋“新”重“质” 壮大平台载体“蓄水池”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平台含新量。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今年以来新建市级以上科创平台45家;省内唯一中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省海洋药物和现代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

落实双碳战略,提升平台含绿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仅用4年多时间就建成投运,与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杭州汽轮动力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与30家单位组建用户委员会,推动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矢志向海图强,提升平台含蓝量。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成为首家获得省科技厅每年单列专项支持的平台。深远海装备海上科学试验基础设施入选省预研培育。7000吨级试验船即将海试,1500吨级试验船和百吨无人艇抵连开展科研,集聚人才超120人;累计成果产出超2.5亿元,签订对外技术服务合同近6000万元。

坚持引“智”提“质” 打造资源集聚“强磁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体推进“科技-产业-机制”创新,以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优化创新土壤,让各类创新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创新载体注活力。近年来,我市印发《花果山科创走廊科研飞地建设工作方案》,1.3万平方米科研飞地实体运行,16家企业入驻运营,构建“研发在市区,转化在园区”的新型协作关系。推动政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今年以来,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签约共建成果转移转化连云港中心5家,累计达8家,直接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3项,合同额近700万元。累计开展产学研活动超300场次,对接企业近1900家次、对接专家超1300人次,签订合作协议近400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超400项,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近9000项。

创新主体挖潜力。我市通过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依托三张清单,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连续三年增幅全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翻两番;4家高企苏北率先科创板上市;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2家,占苏北的44%;科创板上市企业、省创新联合体数量均居苏北第1。恒瑞医药、日出东方、镔鑫钢铁3个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数量位列全省第4,历年最多;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11项,牵头完成数苏北第2。百开盛生物科技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初创组第3名,2家企业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称号,创造了我市在国赛的最好成绩。

科技人才增活力。今年我市入选省科技副总192名,同比增长31.5%,总数位列全省第5,创历史新高。参与承办海外人才中国行、花果山英才双创周、“一带一路”国际青年人才交流活动等,邀请美、加、法、澳等国20余家高校院所专家教授来连,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港城资源禀赋,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更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共进,更好赋能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