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中国心”跳动创新音
4月1日,在海州工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心锐医疗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研发项目的生产车间内,11条自动化产线设备正陆续安装调试。身着防尘服的技术人员手持检测仪,专注地记录着净化空调机组参数;生产经理王庆绪手持图纸,与工程师核对高分子材料注塑模具的定位精度。“设备进场后,我们争分夺秒调试,预计下月就能试生产!”他指着已完成装修改造的约5000平方米的厂房介绍,一层将布局心脏瓣膜、医用缝合线及人工血管等核心产品生产线,二层则承载研发实验室、洁净仓储中心。
据了解,心锐医疗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研发项目是我市重点项目,由迅瓴医疗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对原有厂房进行适应性改造,购置净化空调机组、纯化水等设备,搭建产品生产线,生产瓣膜、医用导管等产品。目前,项目装修改造基本完成,设备进场调试。
“传统生物瓣易钙化衰败,使用寿命相对较短;机械瓣需终身服药抗凝,患者生存质量大打折扣。”苏州心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迅瓴医疗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兵抚摸着实验室里的高分子心脏瓣膜样品介绍,这款革命性产品采用创新复合材料技术,完美融合机械瓣的耐久性与生物瓣的血液相容性,动物试验显示使用寿命可达35年,且无需抗凝治疗。
公兵拿出一块瓣膜材料递给笔者,现场两名成年男性用力拉扯,这张“透明膜”都没发生肉眼可见的形变。“这款材料要经受超14亿次开合考验,相当于模拟人体35年心跳。”公兵告诉笔者,企业研发团队中,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从材料领域转型,历经上千次配方试验,终于将实验室里的“不可能”转化为生产线上的“中国方案”,复合膜技术彻底摆脱了对进口材料的依赖。“从材料合成到构型设计,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公兵说。目前,产品已完成临床前测试,计划下半年启动临床试验,涵盖外科二尖瓣、主动脉瓣等多场景应用。
海州区打造的“基金+载体+政策”生态体系,为项目落地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4月,海州区(高新区)基金集群完成对心锐医疗超4000万元的A轮投资。在入驻过程中,海州推行的“综合查一次”“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惠企便民,企业装修许可证办理周期从1个月压缩至3天,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海州区营商环境的高效高质。“来连云港投资很好,这里既有‘中华药港’的产业积淀,更有敢为人先的改革魄力。”公兵表示,随着生产线全面启动,这项打破国际垄断的创新技术即将开启产业化进程,为我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