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皇娱乐棋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发布日期:2022-02-24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2022年2月24日在英皇娱乐棋牌: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英皇娱乐棋牌: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英皇娱乐棋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英皇娱乐棋牌: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澳门英皇娱乐场: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较好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工业投资增长11.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

——实际使用外资8.2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增长55.9%。

——港口吞吐量增长10.1%;集装箱运量增长6%。

——研发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达到2.24%。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86.7%。

——PM2.5浓度32μg/m3。

对照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5项44个计划指标中,除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4个指标因口径调整、省里未予反馈外,地区生产总值等38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度预期目标。受药品集中采购、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等政策影响,医药、钢铁等行业技改项目进度缓慢,工业技改投资低于年度预期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2020年提升0.8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前列,但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数调整影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略低于年度预期目标。指标总体完成情况为近年来最好。

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盯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主动作为、科学调控,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

认真落实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经济分析研判,强化要素保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步向好态势。经济增长快速稳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28亿元、增长8.8%,经济总量显著提升。有效需求支撑有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超过年度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其中网络零售额增长46.4%;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8.4%、55.9%,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强化政策执行绩效评价,兑现产业政策奖励4.2亿元。细化落实上级助企纾困政策,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全年减税降费171.7亿元。在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4.8亿元、增长12.1%,税收占比提升至79.3%。为企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服务,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服务机制,倾力打造“连心城、贴心港”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最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9万户,实有市场主体64.8万户、增长14%。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数4.8万户、增长43.7%,私营企业占新登记企业数比重达83.3%。

(二)坚持高端引领、优化结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不动摇,不断巩固产业发展基础,三次产业整体呈现出发展加快、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038.8亿元、增长33.8%,增幅居全省首位。石化、钢铁、新医药等重点行业分别增长55%、45%、3.8%,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达52.2%。强化企业培育,扶持2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36家强优企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512.2亿元、增长30.5%,总量占全市的62.2%。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整合要素资源,加快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累计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个。开展“国人游港城”等系列活动,发放“连云港旅游消费券”,成功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连岛景区5A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支持实体力度加大,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197.1亿元、增长22%,增速连续19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长53.5%。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连年丰产丰收,总产连续9年超70亿斤,市县同步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连天下”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首个获准使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用公共标识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位居全省第一。

(三)坚持招商为要、项目优先,发展后劲不断积蓄增强

把项目推进、项目招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标志性、支撑性和关键性的特大项目,着力增强发展后劲。产业项目推进有力。35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89亿元,16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4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6.3%。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建成,卫星化学、中化国际部分项目投产达效。“中华药港”核心区高端化学制剂、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项目入住率超过70%。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连徐高铁建成通车,花果山机场正式通航,新机场互通及连接线投入使用。中哈基地功能提升,上合物流园专用铁路正式开通。徐圩30万吨级航道主体完工,港口跻身国际枢纽海港,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大陆桥走廊的东方起点,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项目招引成效明显。成功举办连云港(上海)经贸合作恳谈会、第二届连云港电商发展大会等招商活动,务实推进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全市重点在谈、签约招商引资在库项目616个、总投资4929亿元,其中当年新转签约290个,签约转开工208个,签约率51.6%、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开工率41.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四)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内生动力持续凝聚迸发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日益提高。制定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55%,位居全省第二。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江苏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挂牌成立院士之家,连云港高新区成为苏北首家获批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全市新引进各类产业创新平台16个。本土院士实现零突破。设立首支3亿元规模的市级科创基金,为71家企业发放“苏科贷”3.2亿元。重点改革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累计探索形成创新经验105项,承接省级下放赋权192项,在制度集成创新、培育新经济和新支柱产业上成效显著。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互联网+监管”平台,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和“我的连云港”APP服务功能,商事制度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到国办督查激励。国企改革深入实施,三年任务综合完成率达90%。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建设加速推进,港口完成吞吐量2.77亿吨、集装箱509.4万标箱。中哈物流基地进出场集装箱量完成20万标箱,上合物流园完成物流量4380万吨,首开至俄罗斯中欧班列,与兰州等陆桥沿线城市陆港加强战略合作,中亚回程运量居全国首位,“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取得实效。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丝路物博会、国际医药技术大会、农洽会等国际性论坛展会。

(五)坚持统筹并进、分类施策,城乡环境展现良好形象

统筹城乡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强防贫对象动态监测和帮扶,继续实施精准防贫保,防贫保费人均提高至100元/年。加大接续乡村振兴扶持力度,安排各类帮促资金3.1亿元,支持重点扶贫产业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治三乱促三化”(治理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排、农业生产废弃物乱丢,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化、示范镇村标准化、督查考核常态化)专项行动,建成22个市级整治示范镇。累计完成农房改善4.97万户,新增美丽宜居乡村265个。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纵深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行动,刘志洲公园、和安湖湿地公园、朐阳公园等6个公园建成开放,全市新增绿地38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2.5%。中环路、玉带路、洪门大桥维修工程等建成通行。全力改善宜居环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50个,完成棚改7000套。生态环境整治不断深入。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PM2.5浓度、空气优良率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水平,全市国省考断面优III类水质达86.7%,国省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碱业公司启动搬迁。石梁河水库幸福河湖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推动清水进城、活水绕城。

(六)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坚持推进民生改善,大力增进民生福祉,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业创业保持稳定。制定出台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发放稳岗返还资金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精准落实创业政策,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8.7亿元,成功扶持自主创业2.2万人。落实人才支持政策,发放购房券奖补3739万元,3000余人入住人才公寓。兜底保障筑牢筑实。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完成2140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5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进教育资源提质扩容,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1所。市二院西院区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完工,市康复医院揭牌开诊。成功举办连云港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赛。获残奥会金牌17枚,占全省81%。常态长效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安全保障大幅提升。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固防线,全市储备集中隔离房间超过1万间,筹集7.4亿元疫苗接种费用保障全民免费接种,全人群首剂接种率达89.6%。开展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市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1%和34.5%。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稳定增长支撑还不够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企业应对化解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价格上涨的能力较弱,生产经营比较困难;营商环境与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意识还需增强;用海、用能、排放等指标持续收紧,新上重大项目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民生领域短板仍然明显,生产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科学确定今年主要目标、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目标,把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现到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安排中,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长期向好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二)面临形势

当前宏观形势仍然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与此同时,我市发展的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增加: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创新性提出结构政策、科技政策等十大政策,为降低经济波动、熨平经济周期提供了宏观环境保障。二是“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苏沿海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我市探索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增强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相关战略落实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发展活力。三是盛虹炼化一体化、卫星化学、核电6号机组等一大批新增长点相继投产达效、入库列统,我市正式步入“收获期”,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等指标增速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为实现争先进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总体考虑

2022年具体指标设置和安排时主要体现“一个重心、三方衔接”:即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这一重心,注重上下、左右、前后衔接,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五年完成两个“6000亿元”目标和八个“现代化跨越”任务,科学设定指标体系,同时,注重上下、左右、前后衔接,既充分对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比照周边城市发展态势,又立足我市实际,参考市“十四五”规划要求,把握年度推进节奏,细化年度安排,既适当留有空间余地,又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更好地引导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确保各项任务按节点推进到位。

(四)指标体系

2022年指标体系编排参照省2022年计划指标体系、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考核体系,予以优化调整。一是新增了8个指标。从支撑“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角度,增加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个指标;从支撑地区生产总值、对接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角度,增加贸易额1个指标;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现转型升级角度,增加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个指标;从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角度,增加耕地保有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下降3个指标。二是删减9个指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3个指标因指标体系内已包含类似指标,予以删减;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2个指标因省不统计反馈各市数据,予以删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4个指标因国家更改为“工程减排量”,不能全面反映污染物减排总量情况,予以删减。经调整优化后,全市指标体系共分为5类、31项、43个指标。

(五)指标安排

指标增速按照不低于“十四五”规划相关指标年平均增速原则,实事求是、长短兼顾予以谋划设定。主要指标安排建议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5%。

(2)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

(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

(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

(8)实际使用外资:完成8.5亿美元。

(9)港口吞吐量:增长6%;集装箱运量:增长6%。

(10)研发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达到2.24%。

(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2%。

(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物价稳控、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等约束性指标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全面完成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力促转型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能级。一是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瞄准“万亿级”目标,积极开展炼化项目二期前期工作,推动盛虹炼化全面投产达效。加快崛起“中华药港”,新引进医药企业8家,核心区二期建成投用。着力抓好慧智OLED光学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全市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广泛推动5G、大数据、互联网等在全市各领域、各行业的运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二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0万亩以上。加快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畅通农产品出口渠道,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个以上。持续放大“连天下”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创新“电商+品牌”运营模式,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超200亿元。三是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在高端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省级“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试点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和集聚园区。着力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加快中外运上合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5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培育一批平台经济示范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集聚示范区。深挖消费潜能,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全年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

(二)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攻坚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围绕五年累计完成产业投资6000亿元的目标要求,着力推动388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1360亿元产业投资目标。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项目,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建成通航,连淮高速、连宿高速公路徐圩至灌云段全面开工建设,花果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展前期工作。二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用足用好专项债券等支持政策,动态调整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择优增补一批“两新一重”建设项目。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战略落地落实,建立完善重点信息化项目库,加快储备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三是重抓产业项目招引。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和链上企业,扎实做好建链、补链、强链文章,以石化下游精细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全力招引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安全环保、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抓好市级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跟踪推进,提高项目对接效率。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优势,重点招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等项目落地,确保全年实际使用外资8.5亿美元。

(三)加大培育力度,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一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计划,积极探索、加快打造综合最优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确保2022年营商环境省考实现进位。系统高效推动“放管服”,全面推行“一网通、代办制、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探索包容审慎的执法监管,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精准直达,精心打造“贴心港、连心城”营商环境品牌。二是培强培优龙头企业。完善强优企业培育机制,坚持“一企一策”,做到“帮办墙内事,包办墙外事”,鼓励36家强优企业创新转型、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力争销售过百亿企业再增1家。制定培育计划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规上企业入库数量,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00家。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执行好降低工商业电价、降低电信资费、房租减免等系列措施,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惠企政策,全年为企减负20亿元以上。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在京沪深交易所及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上市。加强创业指导引导,着力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孵化平台。

(四)激发动力活力,着力打造强劲引擎。一是激发创新动力。研究制定新一轮科技创新综合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创新扶持体系、科技评价体系,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外国人才服务体系,推广“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发放各类科技贷款、投资基金超过3亿元。二是激发改革活力。全面落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意见,出台我市行动方案,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的规定做法。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三是激发开放潜力。抓好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布新一批制度创新案例和培育指南,着力推进中科院能动中心、“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国际粮食集运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帮助盛虹炼化申请16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际邮件互换局等载体建设进度,支持海外仓建设,力争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2亿元。

(五)抢抓政策机遇,深入推进重大战略。一是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国际开放门户。强化中哈物流基地与上合物流园联动发展,探索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高水平筹备召开中欧班列合作论坛,争取中欧班列开行700列,推动共建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连云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着力加快40万吨矿石码头改扩建、宿连航道等项目建设进度。二是高质量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尽快获批实施。创新东中西区域合作机制,深化利益共享,构建以共建园、园中园、飞地园、共管园为主体的产业转移平台体系。加强与中西部合作交流,推进共建、共享连云港港,优化沿线重点城市合作交流机制,形成“东部出口基地+中西部集结中心”的枢纽对枢纽运输格局。三是协同推进战略实施。加强陆海统筹,制定沿海发展规划落实方案和重点工作事项清单,强力推进100个沿海开发重点项目,确保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回头看”和“以案促改”,抓实抓好国家、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研究谋划新一轮“一市一策”,用足用好苏南苏北对口帮扶新政策,推动南北共建全方位、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六)坚持统筹推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打造海滨宜居城区。实施新城“+公园”与老城“公园+”建设,建成园博园、玉带河河滨公园、赣榆白鹭公园,全市新增绿地300公顷。精心打造“蓝湾百里”,建设国内一流的滨海风光带。开展老旧小区系统整治,全年改造老旧小区127个。构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推进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徐新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二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立足“一县一策”研究,及早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政策、土地、能耗指标等要素进一步向县域倾斜,支持各县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鼓励灌云、灌南、赣榆化工园区与徐圩石化产业基地协调联动发展,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三县一区”净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40家。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优质稻麦、特色畜禽、设施蔬菜、食用菌菇、花卉林果、海淡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培强特色产业产值10亿元乡镇和亿元村,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改善农房5900户,打造新型农村示范社区23个。

(七)聚焦关键领域,坚守绿色安全底线。一是有序推进“双碳”工作。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健全完善碳排放指标体系,尽快形成与“双碳”目标任务相应的考核体系。谋划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思路办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加快出台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徐圩新区国家级石化基地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园区,确保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14.5%。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石化、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持续开展深度治理,推进管网排查、空白区污水管网建设、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及城区河道污水直排口整治,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稳步提升。三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全链条精准化“动态清零”防控方针,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建成独立的感染性疾病楼。驰而不息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相关规定,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八)聚力改善民生,努力提高生活品质。一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巩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把握企业用工需求,搭好用工平台,精准做好服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推动“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建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支持自主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4万人。二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实施十大基本公共服务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50件民生实事,加快推进410个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8所,支持江苏海洋大学特色发展,推动师专创建本科院校。着力推进健康连云港建设,争取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一院开发区院区完成主体工程。加强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稳步提高低保标准。三是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强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提高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平安港城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创建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深化双拥共建,全面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效益。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澳门英皇娱乐场: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奋发实干,以奋斗擦亮事业的底色、用实干书写更大的荣光,为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