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据服务> 数据解读

砥砺前行七十载人口发展焕新姿

  • 时间:2019-12-26 14:18:43
  • 来源:市统计局
  • 阅读次数:
  • 字体:[ ]

建国70年,英皇娱乐棋牌:坚定不移地走人口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道路,努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生育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人口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全市人口发展呈现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显著变化、素质不断提升、就业不断优化、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英皇娱乐棋牌:人口的发展历程

建国70年来,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从165.13万,逐步增加到452万,增加了286.87万人,年均增长1.47%。全市常住人口的增长经历了高增长到减速,再加速,逐步下降趋向平稳的态势。

(一)人口高速增长期(1949—1970年)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高增长状况,并形成建国后的第一次生育高峰。连云港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总量由1949年的165.13万人增长到1957年的228.86万人,8年净增63.73万人,年均增加7.96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41.6‰。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连云港人口总量极度萎缩到1961年的219.2万人,比1957年减少9万多人。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这一时期,连云港死亡率大幅下降到10‰以下,并逐步稳定在7‰左右。人口总量以高达30‰的年均增长率不断扩大,1971年达到296.04万人,形成建国以后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二)人口快速下降期(1971-1980年)

从上世纪70年代初起,英皇娱乐棋牌: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逐步打破过渡性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1980年,连云港出生率降到15‰,人口总量为327.84万人,9年净增31.8万人,年均增加3.53万人。

(三)人口增长回升期(1981-1990年)

进入八十年代后,虽然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但是,由于六十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八十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至20‰左右,形成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连云港人口总量突破400万人。1991年,人口总量达到412.4万人,11年净增84.56万人,年均增加7.68万人。

(四)人口增长缓慢期(1991-至今)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完善和群众生育观念的深刻转变,八十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生育水平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从2014年底单独二孩到2016年初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生育政策的改变对促进新生人口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自然增长率一直呈减少态势,人口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18年,连云港户籍人口总量534.34万人,年均增加4.51万人,年均增长率仅9.64‰。

二、英皇娱乐棋牌:人口发展态势

(一)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1、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进程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连云港人口年龄结构尚属成年型。而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则属年轻型。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很快,特别是婴儿死亡率下降更快,而人口出生率在原来较高水平上又有所提高,少儿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在死亡水平继续降低的同时,生育水平也开始下降,特别是七十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导致出生人口减少,少儿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升高。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连云港人口年龄结构已变为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老化,进入九十年代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0-14岁少儿人口比例已经下降到26.7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7.05%,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也都超过了老年型人口的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连云港进入了老年社会。

2.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波动性变化,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

人口年龄结构与出生、死亡、迁移存在密切关系。从社会再生产的发展看,一般将人口年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少儿人口(0-14岁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

0-14岁人口比例呈波动式变化的态势,与人口三次生育高峰趋势基本吻合,从建国初期到七十年代初,0-14岁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到了70年代,比重开始下降,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比重达到28.8%,八十年代,经历第三次生育高峰,0-14岁人口比重提升至1990年的30.7%,至此之后,0-14岁比呈下降态势,到2018年0-14岁人口比重降至19.12%。

15-64岁人口比例则表现与0-14岁人口比重变化滞后性的波动反映,从1982年的66.6%下降到1990年的63.7%,到2010年上升至71.36%,自此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逐年下降,2018年为69.25%,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2.11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出现下降,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渐减弱。

65岁以上人口从建国初期一直呈增加态势,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人口比重为4.6%,到1990年增长到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老龄人口比重已达到7.05%,英皇娱乐棋牌:正式步入老龄社会,近几年在人口低生育模式和迁移流动的叠加作用和影响下,全市人口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到2018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63%,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日益显现,需要引起重视。

(二)人口城镇化实现大跨越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英皇娱乐棋牌:城镇化水平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一直保持在10%左右;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和外省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进行务工经商和生活,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数量实现大跨越,1978年英皇娱乐棋牌:城镇人口为33.61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0.4%,比全国平均水平(17.92%)低0.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比较落后;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英皇娱乐棋牌:城镇化率为16.55%,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发展缓慢期,先农村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推进展开,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地区经济成长有力地推动了“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英皇娱乐棋牌:城镇人口达到104.5万人,城镇化率23.15%,无论是城镇人口的数量,还是城镇人口比重均呈现出加快的趋向;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英皇娱乐棋牌:城镇化率达到51.75%,年均增长2.8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速度迅猛,人口向城镇集聚速度明显加快,市镇行政地域面积因大规模乡镇合并而迅速扩张;到2018年英皇娱乐棋牌:城镇人口达282.9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62.6%,比全国平均水平(59.58%)高3.02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进入速度与质量并举阶段,城乡社会治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力促进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三)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随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依托我市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常住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人力资本存量丰富,质量型人口红利基础坚实。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从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看,2018年的20-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05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比重为17.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43%,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口健康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全市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全市婴儿死亡率在50‰以上,1978年以来国家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实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科学接生,住院分娩”两项制度,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到2018年降到3.28‰。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英皇娱乐棋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据测算,2015年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6.7岁。

(四)就业水平逐渐上升至稳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解放初期全市绝大部分劳动者在乡村就业,城镇就业几乎为空白。1949年全市年末从业人员数为51.9万人,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从而带动了就业规模的迅速增加和就业状况的进一步好转。到“一五”计划完成的1957年,全市年末从业人员数达到67.73万人,比1949年增长了30.5%。从1958年起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渠道狭窄,在劳动就业方面也走了一段弯路,从业人员增长趋缓。

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全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市委澳门英皇娱乐场:始终抓住发展经济这条主线,针对不同时期就业工作的难点和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2018年全市从业人员数达到250.5万人,与1978年的142.03万人相比,增长了76.4%,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建国初的31.4%提高至55.4%,就业水平上升至相对稳定状态。

新中国成立前,全市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十分落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更低。1978年末,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3.29万人,就业比例为11.9%,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达到15.2%。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5年开始,全市“农重工轻”的格局开始被打破,全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针对过去产业结构偏向农业的情况,先后将发展重点转向食品、化工、医药、电力、交通港口、邮政通讯、城乡市场建设及旅游等二三产业。又经过四十年的努力,人民生活迅速改善,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也逐渐得到缓解,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2018年全市全部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7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1%,从事第二产业的有81.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2.6%,从事第三产业的有91.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6.4%。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的下降了4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20.7和21.2个百分点。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