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号 k12498411/2009-00195
发布机构 英皇娱乐棋牌: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09-12-28
标 题 澳门英皇娱乐场:关于印发英皇娱乐棋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 号 连政发〔2009〕185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英皇娱乐棋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已经市十二届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时 效 有效 文件下载

澳门英皇娱乐场:关于印发英皇娱乐棋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英皇娱乐棋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已经市十二届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英皇娱乐棋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纲要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关于鼓励支持我市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要求,引导新能源产业尽快发展壮大,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特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现状

1.产业基础较好。到2008年底,全市有新能源产业企业50家,销售收入逾140亿元。核电、生物质能装机容量达2192MW,风叶、风力塔架分别形成1000套和800套生产能力。田湾核电站首期2×1060MW压水堆机组已并网发电,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全市有规模以上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40家,太阳雨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为全国知名企业;硅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起步较早,阳光晶源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彩科技有限公司多晶硅产品生产规模较大;风力发电产业发展较快,从发电机、风叶、塔架到控制系统已初步形成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2.涉及领域较全。核电、风电、太阳能光热光伏、生物质能全面涉足。田湾核电站为全省唯一的核电站,太阳能光热、光伏研究和利用起步较早,风能开发启动,生物质开发利用初具规模,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清洁能源启动概念性规划设计。

(二)存在问题

核电装备制造业在我市尚属空白;大部分光热利用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光电企业硅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光伏电站建设处于设计论证阶段;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度不高;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和科技支撑不足。

(三)发展机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支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优化能源产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形成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生物质能发电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发电(含核电)装机占江苏沿海地区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苏发[200910号)提出,英皇娱乐棋牌: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石化、钢铁产业,培育壮大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国家和省将连云港作为新能源产业规划发展的重点区域,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市区位优势明显,港口条件优越,发展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具备了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并举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和风电装备产业,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核电装备制造业和IGCC清洁能源产业,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装备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二)主要目标

1.产业规模。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达到100家,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培育5家超50亿元、10家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力争培育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10个市级及以上特色产业基地。

2.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发展核电相关零配件制造业;发展高端光伏电池研发制造业,推动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光伏电站建设;推动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制造和沿海风电场建设;开展生物质发电技术研究,发展生物质发电机组、专门锅炉制造业;推进IGCC发电联产与石化、钢铁产业融合。

3.创新能力。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光伏效率转换、大功率风机制造、生物质发电工艺、IGCC、核电配件等关键领域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争取形成10个以上的省级或国家级创新平台。

三、重点任务

(一)核电产业

1.扩大装机规模。建设江苏沿海地区新能源基地,加快田湾核电三期(5#6#)扩建2×1080MW机组工程进度,2010年正式开工,2012年底完成土建,开始设备安装。加快二期(3#4#)、四期(7#8#1000MW级机组工程前期工作。

2.开发配套产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机遇,依托在建的核电项目和现有机械制造产业基础,加强与国内外核电配件制造厂商合作,引导市内制造骨干企业加强技术研究,培育为核电配套的装备制造、零部件产业,开发生产核电站用高等级电缆、大型高品质铸造件等装备配件,提高核电非关键配件及配套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形成集聚效应。

3.加强核电余热利用。结合市开发区和徐圩新区大中型企业用热,养殖业、城市居民取暖(致冷)需求等开展核电冷却余热综合利用研究。利用核电余热实施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工等开发和示范,推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太阳能产业

1.光热产业

整合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产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向海外发展,将我市发展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基地。太阳雨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培育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品牌优势显著、核心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企业集团。

加快建设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创新基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推广光热技术在更多领域应用。以太阳雨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心,建设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究开发提高光热转化率、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及太阳能集热器件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加大太阳能系统建筑应用力度,推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

2.光伏产业

推进实施一批光伏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打造从硅料、太阳能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电厂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

1)着力发展三大领域

一是硅材料。加快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引进高纯多晶硅提纯工艺技术与关键装置,加快消化吸收提升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掌握完善还原炉、氢化系统和尾气干法回收系统及全过程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冶金法制备多晶硅材料、高纯石英砂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无氯烷氧基硅烷制备多晶硅工艺、半导体重掺料提纯再利用技术等低成本材料和无氯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实现产业化。重点支持乾统硅导体、晶海洋、中彩多晶硅、维德硅材料、晶能硅业等规模大、水平高、能耗低的多晶硅项目建设,2012年,全市形成年产1.5万吨硅材料能力。

二是硅片、太阳能电池与组件。重点发展大面积超薄硅片和浆料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等关键技术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硅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支持佳宇电子、晶海洋、鼎宸科技等骨干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2012年全市形成1亿片年生产能力。鼓励与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苏州百世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推进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逐步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比例。加快推进市开发区、东海县、新浦区太阳能电池与组件项目,2012年全市力争形成600MW年生产能力。

三是集成系统与设备。积极发展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和平衡调度技术、生产和检测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及配套材料国产化技术和产品。重点支持阳光晶源公司、太阳雨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与无锡尚德等企业合作,引进并研发大功率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推进生产与检测设备国产化。鼓励发展太阳能电池用光伏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固体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推进配套材料产业化。

2)推进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

围绕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应用,争取在淮海工学院和重点企业中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加快发展千瓦级以上系统集成装备、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规模制造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单位耗能、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光伏产品和电站投资发电成本,尽早达到每千瓦时1元的目标。

推进光伏并网发电试点示范,实施本土化系统集成设备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地面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在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新建小区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电站。在有条件的区域和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作为补充电源。推进市科教创业园区建筑屋顶和大浦地面大型光伏并网电站试点示范。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推广使用光伏电源路灯照明,建设一批新能源照明示范项目。扩大光伏发电和利用量,积极拓展光伏产业发展市场空间。2012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50MW

3)优化产业布局

围绕高纯多晶硅、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生产及检测设备、集成系统设备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狠抓基地建设。重点在市开发区、东海县、赣榆县、板桥工业园发展硅材料产业,建设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东海县硅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在市开发区发展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开发、生产晶硅电池和非晶硅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建设光伏生产与检测设备产业;在新浦、海州开发区发展配套材料和集成系统。

鼓励和引导光伏企业向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集聚。力争建成特色明显、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省级特色光伏产业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集聚,促进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按照完善产业链的要求,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形成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鼓励光伏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与光伏主导产业配套的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空间。集成和整合光伏产业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研发体系、人才团队等各类资源,以高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等为重点,争取形成一个销售收入超200亿的光伏产业集群。

(三)风电产业

发挥现有产业优势,辅以风电场建设,推动风电装备产业标准化、系列化发展,建设风力发电基地和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1.主攻核心技术

风电机组。依托国电联合动力,以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为重点,提升1.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加快2兆瓦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和兆瓦级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积极推进兆瓦级以上风电成套机组重点项目建设,形成1000台套年生产能力。

关键零部件。依托中复连众风叶制造、重山风力塔架、天顺风力塔架、国电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制造、东鼎实业风力发电机机舱罩、天明机械风电装备关键部件等项目,加强发电机、叶片、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提高制造能力。发展高速齿轮箱、发电机、叶片、塔筒、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和变浆系统等关键配套件,提高产业配套水平。

控制系统。依托国电联合动力、杰瑞电子、国家电网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变频、变浆控制、驱动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和并网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自主制造能力。

2.建设支撑平台

围绕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利用我市风电产业配套发展的优势,争取建设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风力发电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积极参与制定风力发电技术地方标准,建设风电产品和设备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质量检测和认证服务,争取建设国家级风电产品和设备检测中心,提升风电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为我省打造沿海风电海上三峡提供技术支撑。

3.优化风场布局

推进陆地和海上风电实验场建设,加强沿海陆上风电场和近海风电场的测风论证,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近期重点推进灌云和赣榆陆上风电场建设,2012年形成200MW装机规模,其中灌云和赣榆各100MW。加快推进连岛等陆地风电场和赣榆、灌云等近海风电发展区域的可行性研究,力争开工建设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

(四)生物质能产业

利用我市生物质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优势,加强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建设,加大研发力度,完善配套服务,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区域化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快建设灌云保鑫、灌南华夏秸秆焚烧发电项目和晨兴垃圾焚烧电厂等项目,推进赣榆协鑫、东海龙源发电机组设备技术改造和扩容。推广赣榆金茂源有机物废水沼气发电和灌南天顺牧业沼气发电等循环经济模式。2012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MW,其中赣榆县36MW,东海县24MW,灌云县30MW,灌南县30MW,连云区12MW,开发区18MW。加强农作物秸杆和垃圾收集运体系建设,培育农作物秸杆收运经纪人队伍,加大秸杆收集力度,减少焚烧污染,逐步解决秸杆电厂原料供应问题。加强园区有机废水、养殖场污物收集管网建设及供气管网建设,扩大沼气发电、供气范围。

生物质能设备领域,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机组、生物质造粒设备、专门锅炉等。开发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气化和液化技术、垃圾发电二恶英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积极研制生物质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固体燃料等新型能源产品制造工艺和装备。依托赣榆生物化工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等工艺设计和装备制造高技术骨干企业。加快推进新型生物质能源产品生产工艺开发,发展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产品,到2012年产量突破150万吨。建设一批生物质、农林废弃物直燃与气化发电供热供气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生物质能源利用先进示范区。

(五)IGCC清洁能源产业

进一步推进与中国科学院在能源动力研究方面合作,集成国内外资源,推动传统能源技术革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群和装备,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高地。

1.建设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加快研制并建设我国第一座IGCCS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的研发及工程研究设施,建成23000平方米实验厂房、14300平方米办公配套设施,以及24t/d先进气化试验平台、中低热值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平台等技术基础设施,组建不少于100人的研发团队。实施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重大项目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中低热值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气化、燃气轮机燃烧、系统集成核心技术,取得发明专利6项以上,并开展试验示范,形成完整的研发—中试—工程化—示范—产业化价值链,成为国家能源科技创新重要基地和国际合作重要窗口。

2.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建设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

加快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进实施“1200MWe IGCC、联产及二氧化碳减排科技示范工程等新一代煤炭清洁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承接国际国内能源动力关键材料和装备制造技术转移转化,初步形成以气化炉、重型燃气轮机为代表的能源动力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燃气轮机热端部件材料、汽轮机部件材料、火焰筒涂层材料为代表的能源动力关键材料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钢铁、石化、IGCC发电联产的跨行业融合,建设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内在循环经济示范区,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四、政策措施

(一)积极落实产业政策。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1号)、《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及《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协调政府各部门及电网公司搞好服务,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开发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快项目的核准、备案。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优先给予土地、信贷等支持。

(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积极落实省光伏发电专项资金对光伏并网发电电价、光伏发电示范推广工程补贴政策,引导和鼓励我市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加大对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支持。加大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用好国家鼓励进口设备的减免税政策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我市新能源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融资。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我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发展风险投资,鼓励设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对新能源企业投资。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对我市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股权投资。

(四)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快我市新能源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重组,推动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与联合,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明显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新能源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组成战略联盟,实施优势互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对重组企业采用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资产划转等方式,推进联合重组。对重组方试行重组并购贷款,对骨干龙头企业跨地区重组和产业转移项目给予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

(五)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抓住当前国际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和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规模大和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加强与省内高技术企业的融合互动,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努力形成新的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制造厂商和研发机构来我市投资办厂和建立研发中心。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理利用境外资源,以购并、合资合作和租赁等方式开拓境外市场。

五、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组织机构,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确保完成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市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本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注重规划引导。围绕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在省、市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框架下,做好与各类专业规划的衔接,科学确定新能源产业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强化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和以规划为依据的绩效考核制度。

(三)重抓招商引资。积极包装推介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集团参与我市新能源项目建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加强吸收和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造优势条件,提高承载产业转移能力。

(四)优化服务环境。跟踪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及时掌握、公布行业发展情况和信息,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各部门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快项目审批进度,促进重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投融资、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形成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五)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在淮海工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设置新能源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多层次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开展各种新能源技术培训。将新能源产业领域所需高端人才列入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积极吸引有技术、资本及管理才能的人员来我市投资创业。

附件:1.关键技术

2.重点项目

3.工作分工


附件1

关  键  技  术

1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高纯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与设备,冶金法、无氯烷氧基硅烷制备多晶硅工艺、半导体重掺料提纯再利用技术。

2.非晶硅/微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等薄膜太阳能电池。

3.太阳能光伏电池清洗、刻蚀、扩散、涂膜、丝网印刷、分检等关键装备。

4.太阳能光伏电池原料及组件生产制造的关键设备。

5.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与设备。

6.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及产品。

7.太阳能真空管镀膜及生产技术。

8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供热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技术。

9.面向海上、陆地2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偏航轴承、发电机、逆变器等关键部件;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及专用玻璃纤维等关键配套材料。

10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用变流、变浆、监控等智能化系统、并网控制系统。

11.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及系统。

12.生物质(秸秆)成型及成型燃料关键技术与设备。

13.核电用大型铸锻件、主管道、核级泵阀、核级电缆、核电用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等关键技术。

14核电余热利用及海水淡化、海水化工等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5.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和安注箱等核电设备技术。

16IGCC/多联产/CCS关键技术。

附件2

重  点  项  目

1.田湾核电站三期(5#6#机组)及二、四期(3#4#7#8#机组)工程项目。

2.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及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项目。

3.阳光晶源、乾统、晶能、鼎宸、中能、中彩、晶海洋、中材高新等企业的多晶硅、单晶硅生产线建设、技术改造和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

4.佳宇电子、维德等硅片项目。

5.宏业太阳能镀膜材料石英管项目。

6.市职业技术学院屋顶太阳能光电并网项目,阳光晶源、太阳雨与无锡尚德合作的屋顶太阳能光电并网项目,太阳雨在市开发区光伏电站项目。

7.太阳雨太阳能供热采暖项目。

8.赣榆协鑫、东海龙源、灌云保鑫、灌南华夏秸杆生物质发电项目。

9.赣榆金茂源工业有机废水沼气发电、灌南天顺牧业沼气发电项目、连云区鸿瑞热电沼气发电项目。

10.中复连众风电叶片、重山风力塔架、天顺风力塔架、国电联合动力风机研发、东鼎风力发电机机舱罩、天明机械风电装备关键部件项目。

11.灌云中能风电项目,赣榆龙源风电项目、国电近海风电项目。

12.晨兴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13.七一六研究所太阳能路灯、警示灯等项目,东方星光电科技发光二极管项目。

14.鼎宸光电等太阳能电池板及组件项目,中建材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15.杰瑞电子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太阳能光伏控制设备项目。

附件3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1

在光伏产业、风力发电、生物质能装备、核电装备IGCC五大领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光伏并网发电试点示范

市发改委

市开发区,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连云港供电公司、市核电协调办



2

优化产业布局,建设10个特色产业基地(园)和产业集群

市发改委

市开发区,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


3

加大投入,市级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在关键领域加快建设创新平台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


4

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市财政局、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


5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澳门英皇娱乐场:金融办

人行英皇娱乐棋牌:中心支行、市经贸委、有关商业银行


6

在高校设立光伏、风电专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

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

市发改委、市经贸委


7

引进高端人才,将新能源产业确定的重点领域所需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列入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规划

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