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号 k12498411/2008-00185
发布机构 英皇娱乐棋牌: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08-04-27
标 题 澳门英皇娱乐场:办公室关于印发英皇娱乐棋牌: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 号 连政办发〔2008〕45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和省、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市尤其是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确保到2008年底所有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市应急办制定了《英皇娱乐棋牌: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经澳门英皇娱乐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时 效 根据《英皇娱乐棋牌: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废止失效一批澳门英皇娱乐场:文件的决定》(连政发〔2018〕11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文件下载

澳门英皇娱乐场:办公室关于印发英皇娱乐棋牌: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和省、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市尤其是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确保到2008年底所有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市应急办制定了《英皇娱乐棋牌: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经澳门英皇娱乐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八年四月二十七日

英皇娱乐棋牌: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国家、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到2008年底,所有街道、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为全面落实这一要求,扎实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澳门英皇娱乐场:领导指示精神,结合《澳门英皇娱乐场: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连政办发〔2008〕11号)等文件要求,现就规范和加强基层预案编制工作制订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层是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的主要聚集地,处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隐患排查的责任主体,是事件信息报送的第一来源,是事件先期处置的第一力量,也是恢复重建的第一战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四进”(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确保按时完成。

二、切实加强基层预案编制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原则,加强对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职能科室,组织精干人员,认真细致做好预案编制工作。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要做好对辖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预案编制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做到按月催报和及时备案。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所辖社区、行政村应急预案的编制、衔接、修订、备案等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学校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工作;安监部门牵头负责各类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工作。确保2008年10月底,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

三、明确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的有关要求。基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上级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切实抓好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

一是切实增强预案实用性。在认真排查风险隐患和危险源点基础上,针对短期内难以消除的隐患编制应急预案。基层预案做到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实在管用。

二是明确应急预案编写内容。为规范基层预案编制管理,市应急办统一编写了具有规范体例格式的预案框架(附后)。基层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和内容开展编制工作,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或修改,调整内容结构。

三是增强预案编制参与性。预案制订要坚持民主化、科学化原则,广泛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使预案编制过程同时成为宣传教育、动员群众的过程。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进行预案编制,重视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专家的意见。

四是注重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在预案编写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和上级相关文件要求,体现“大应急”思想,突出资源整合,加强应急演练,并注重总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附件:1.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2.村(居)委会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3.企业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4.学校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附件1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或修改)

 

1 指导思想(自订)

2 编制依据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3 工作原则

3.1 建立应急长效机制。

3.2 落实应急工作责任制。

3.3 完善应急保障工作。

4 组织机构

4.1 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副乡镇长(副主任)担任,乡镇政府(街道办)所属的村(居)委会及人武部、派出所和相关站所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4.2 日常工作机构:依托乡镇政府(街道办)办公室,指定一名副镇长(副主任)具体负责,乡镇政府(街道办)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4.3 设立应急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附应急值班室24小时值班电话、传真号码)。

4.4 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机构、应急值班室应制定具体的工作职责。

5 信息报告与报送员网络

5.1 信息报告范围:根据沿海、山区频发事件不同有所侧重。如,沿海偏重于台风、防汛、海上事故等;山区偏重于山洪、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具体范围可参阅县级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

5.2 建立村(居)委会信息报送员网络:发生突发事件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附村(居)委会应急电话、信息报送员名单及应急联络方式)。

5.3 信息报告程序:村(居)委会信息报送员(第一时间)——上报乡镇政府(街道办)应急值班室(15分钟内)——上报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或值班领导和上级政府值班室。

情况紧急时,值班人员可直接向“110”报警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5.4 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现场伤亡情况,请求紧急增援事项,或需通报周边地区情况等。

5.5 信息收集:主要来源于基层公安派出所、村(居)治保主任、所属站(点)工作人员工作时发现的动态和收集到的信息。

6 先期应急处置工作步骤

6.1 乡镇(街道)领导要在接报后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公安派出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也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6.2指定现场联络员,向上级政府值班室报告现场信息,并负责续报现场处置情况等。

6.3 成立现场指挥部,启动预案,紧急研定临时处置措施。

6.4 快速组织当地先期处置队伍,限时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排除险情等。

6.5 设立若干工作组,分头开展应急处置,及时抢救伤员和物资财产,安全疏散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布置警戒,划定保护范围等。

6.6 当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现场指挥部到达现场后,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协助开展应急处置至事件处置完毕。

7 镇(街道)领导和各站(所)的处置职责

7.1 应明确乡镇(街道)领导和各站(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置职责,或按突发事件分类明确分工。

——自然灾害:指定一名领导负责。相关站(所)具体负责。

处置工作要求:(自订)

——事故灾难:指定一名领导和相关站(所)具体负责。

处置工作要求:(自订)

——公共卫生事件:指定一名领导和相关站(所)具体负责。

处置工作要求:(自订)

——社会安全事件:指定一名领导和相关站(所)具体负责。

处置工作要求:(自订)

注:此部分应包括预防、预警、预报、现场处置等工作职责。

8 应急保障工作

主要包括:

8.1 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包括应急通信、应急车辆等,应有具体项目和数量)。

8.2 组建当地先期处置队伍(可依托公安派出所、民兵联防队、森林消防队、城管队伍等)。

8.3 组建村(居)委会志愿者队伍。

8.4 紧急避难所(农村可选择在当地中小学校、敬老院、乡镇办公地点等;城区可依托公园、广场、人防工程等)。

8.5 提供后勤生活保障等。

9 善后处理工作

9.1 迅速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

9.2做好死伤者善后处理及家属抚恤。

9.3 协助上级部门做好救灾赈灾工作。

10 培训与演练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的计划、方式和要求。

11 责任与奖惩

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在应急处置中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在应急工作中拒不履行法定应急处置义务或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等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当事人和责任领导的责任。

附件:1.乡镇(街道)党政领导通讯录

      2.村(居)委会信息报送员通讯录

      3.应急设备、装备储备及紧急避难所分布图

      4.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

 

附件2 

村(居)委会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或修改)

 

1 指导思想(自订)

2 编制依据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3 组织保障

3.1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村(居)支部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

成员:村(居)委会全体成员

明确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并责任到人。

3.2 应急值班室

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在办公地点设立应急值班室,办公电话同时作为应急电话,号码向群众公布。应急行动时,应急值班室安排专人值班,确保上通下达。

3.3 信息接报员

每个村(居)委会至少指定1人为信息接报员,负责接报群众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和向上级及时报送信息。现阶段,信息接报员原则上由村(居)支部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兼任,联系电话对外公布,并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4 应急队伍保障

4.1 应急自救分队

以民兵联防队为基础,建立应急分队,指定具体负责人

4.2村(居)委会志愿者队伍

由村(居)委会负责组织。

5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群众自救

5.1 突发事件包括:水旱、洪涝、冰雹、雪灾、地震、山洪、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动物疫情、森林火灾、房屋倒塌、矿难、海难、火灾、交通事故、环境事件、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民族宗教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村邻纠纷、水利设施纠纷、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及串联集体上访等前兆信息。

5.2 各村(居)委会通过广播、墙报等宣传阵地,向居民广泛宣传预防灾害及抗灾救灾等应急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6 事件信息报告

6.1村(居)委会居民有举报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和报告突发事件发生信息的权利和义务。

6.2 发生突发事件后,现场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向村(居)委会应急值班室或信息接报员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时向“110”报警。

6.3 村(居)委会应急值班室或信息接报员在接报15分钟内向乡镇(街道)应急值班室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时向“110”报警。

6.4 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现场伤亡或损失等情况。

7 处置工作分工

由于沿海与山区自然地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突发事件类别不尽相同,各村(居)委会根据实际,针对本地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作为应急预案的处置内容,落实应急处置工作措施和责任。具体职责自订。

8 处置工作流程

8.1 到达现场

突发事件发生后,村(居)支部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立即带村(居)委会成员赶到现场,迅速进行先期紧急处置。

8.2 快速报告

向上级报告或向“110”报警,请求现场救援。

8.3 投入先期救援

8.3.1 救援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先救伤员,后救物资,避免更多人员伤亡。

8.3.2 量力而行:在现场应急资源不足或高危状态下,注意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等待上级专业队伍现场增援。

8.3.3 疏散转移现场人员:及时疏散转移现场人员至安全地带或应急避难场所。

8.3.4 控制现场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

8.4 协助上级处置。

8.4.1 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乡镇(街道)领导和相关部门应急队伍共同开展先期处置。

8.4.2 为上级现场指挥部提供指挥办公场所,为相关部门应急队伍提供后勤保障等。

各村(居)委会可根据实际或平时应急处置工作经验,自行补充制订。

9 应急保障工作

9.1 应急物资储备

9.1.1 各村(居)委会,特别是事故频发的村(居)委会,应根据实际,储备一定应急物资,如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等必需的应急物资。

9.1.2 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应为应急分队配置必要的应急设备。

9.1.3 应急物资和场所的征用、借用。对单位和个人的汽车、农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或场所,在上级救援队伍未到达现场时,可依法临时征用,用于现场急送伤病员或现场应急处置。若有损坏,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9.2 应急避难场所

9.2.1 村(居)委会辖区内各类学校应为村(居)委会抗灾救灾提供紧急避难场所。

9.2.2 选择附近的公园、广场、校园以及其他开阔地带作为避难场地。

9.2.3 对企业空置厂房或其他房屋可临时征用使用。

10 灾后恢复重建和善后处置

10.1 负责灾后恢复与重建,村(居)委会应根据实际和抗灾救灾经验自订具体措施,迅速组织居民进行灾后自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0.2 负责做好死伤者善后处理和对死者家属抚恤工作。

10.3协助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0.4 协助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赈灾工作。

10.5 协助居民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申请临时征用物资的补助事项。

10.6 及时统计上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11 培训与演练(自订)

12 责任与奖惩(自订)

 

附件3

 

企业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或修改)

 

1 总则

明确编制目的、依据以及应急工作原则,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 企业危险性分析

阐述本单位危险源分布及风险分析情况,包括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特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情况等。必要时,可附登记表或分布图进行说明。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组成单位和人员,公开通讯联络方式。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确定企业法人代表为应急救援第一责任人。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应急救援小组,并明确各小组工作任务及职责。

4 预防预警与信息报告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与方式;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明确事故信息接报程序;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信息的流程与时限。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别以及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及协助处置等响应程序。

5.3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现场应急结束。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修订等内容。

7 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应急工作责任单位及人员的通讯联络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

7.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7.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7.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7.5 其它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治安、技术、医疗、后勤保障等)。

8 培训与演练

明确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的计划、方式和要求等。

9 责任与奖惩

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10 附则

明确本预案管理有关内容,包括备案、维护和更新、制定与解释、实施时间等。

 

 

附件4

 

学校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或修改)

 

1 总则

明确编制目的、依据及应急工作原则,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应急救援小组,并明确各小组工作任务及职责。

3 适用范围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本预案适用范围。一般应包括火灾、地震、食物中毒、大型集会、校园交通事故、疫情、拥挤踩踏、考试泄密、网络安全以及后勤供水、电、气、热等其他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等突发事件。

4 危险分析

学校所面临的潜在危险及后果预测。包括: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潜在事故、灾害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等。

以上内容可以危险源登记表、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或分布图等形式列出。

5 信息报告

5.1 信息报告与通知

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明确事故信息接报程序。

5.2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信息流程和时限。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种类以及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

6 应急处置程序

6.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等级。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及协助处置等响应程序。

6.3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7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学校秩序恢复、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修订等内容。

8 培训与演练

明确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的计划、方式和要求。

9 责任与奖惩

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10 附则

明确本应急预案管理的有关内容,包括备案、维护和更新、制定与解释、实施时间等。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