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k12498411/2008-00189
发布机构 英皇娱乐棋牌: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08-04-30
标 题 澳门英皇娱乐场:办公室关于印发英皇娱乐棋牌: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文 号 连政办发〔2008〕48号 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英皇娱乐棋牌: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已经澳门英皇娱乐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时 效 有效 文件下载

连政办发〔2008〕48号 号

澳门英皇娱乐场:办公室关于印发英皇娱乐棋牌: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英皇娱乐棋牌: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已经澳门英皇娱乐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四月三十日

 

英皇娱乐棋牌: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对于加快实现我市“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06]9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06—2020年,以“十一五”期间为重点。

一、防震减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概况。我市处于郯庐强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的中间地带,辖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近代这些断裂有的有活动表现,有的对区内地震活动起控制作用。历史上,在上述地震带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给我市造成了严重损失和社会影响,史料有记载的地震有公元前280年东海附近发生的5级地震,1495年海州附近发生的4级地震。1668年山东郯城8级地震,造成海州“城圮三分之二,惟文庙独存” 的惨重损失。近代小震活动多分布在烧香河断裂的东南地区和赣榆县塔山水库附近,海泗断裂以西地区也有零散小地震分布。自1990年以来,我市一直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我省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

(二)“十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成效。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把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全面加快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防震减灾工作从过去局部重点防御逐步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转变、促进城乡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加大,依法行政行为得到规范;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市、县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地震工作机构保持稳定,防震减灾经费逐年增加;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建成了田湾地震监测台网,年度地震活动趋势及有感地震后的震情趋势判断准确率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建成了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信息网络节点和应急系统,地震应急预案日趋完善;健全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体系,建成了市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防震减灾工作发展不平衡,防震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地区监测能力较弱。现有地震监测台网的观测设备和环境有待改善;城市综合防御能力和农村防震能力亟待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部分重大建设工程及生命线工程未按规定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或未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计;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薄弱,抗震设防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及有效的指导和管理,绝大多数未经正规设计与施工,几乎没有考虑抗震设防问题。地震应急体系有待完善,城市避险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地震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比较薄弱,全社会防灾能力脆弱。

(四)地震形势及工作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地震局关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06-2020年)判定结果和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4号)精神,我市位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相关研究表明,毗邻我市的郯庐地震带以及黄海海域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2020年前存在发生多次6级、甚至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既存在发生大震的长期危险,也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现实危险。并且由于我市地处沿海,海岸线长达100多公里,又是沂、沭两大水系入海口,境内分布多座大中型水库、港口码头、大型化工项目,以及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核电设施,一旦周边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可能引发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同时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人口和社会财富将越来越向城镇集中,地震灾害潜在威胁加大。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提高我市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发展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1.综合抗御6.0级地震能力的基本指标。

——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指标。市内陆地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近海海域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市内陆地地震速报时间达到5分钟,邻区及近海海域低于10分钟;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1-2天内,能对后续地震实现早期判定;对本地区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成功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能力有新的突破,力争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能做出有一定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在全市建立公众预警系统机制。

——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指标。城镇新建一般工程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并按抗震设防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新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全部按有关法律法规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并进行抗震设防;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完成英皇娱乐棋牌:城区地震活断层探测及其危险性评价;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建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

——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指标。市和各县、区地震应急管理组织和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机制健全;具有完善的分级、分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预案体系;具有完善的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立体监控系统;市和各县、区城区具有合理的灾难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并具有必要的避险救助、救生设施;具有健全的救援力量及其支援保障体系,构建社会救援资源网络;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获取灾情信息及时,指挥系统全面运转,在3小时内组织实施救援。

——救灾恢复能力指标。具有完善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市和各县各拥有1个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确保地震灾区在6小时内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24小时内恢复正常秩序。

市、县(区)要强化防御措施,建立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抗震设防要求,并适当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建立大震警示与警报制度,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预警及紧急处置。发生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后,震中区工作和生活秩序基本正常,房屋基本不倒塌,无人员直接死亡。

2.分阶段目标。

——到2010年,市各城区力争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全市基本达到抗御6.0级地震的监测预报能力指标;全市城镇新建一般工程全部达到《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新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全部按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城郊农村新建房屋80%以上采取抗震措施,其余地区农村新建房屋60%以上采取抗震措施;2010年前完成县级以上城市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市、县地震应急管理组织和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机制健全,具有完善的分级分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预案体系;全市具有完善的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立体监控系统。

——到2015年,市各城区全部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余农村新建房屋80%采取抗震措施。2015年完成县级以上城市震害预测工作。

——到2020年,市区防震减灾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市区完成城区活动断层探测工作。

(三)发展战略

1.以城镇地震安全为重点,逐步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拓展。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切实推进城镇的地震安全工作。加强城市直下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力度,使用先进的震害防御技术,强化防御措施。加大对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石油化工、广播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力度。加强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城乡防震减灾工作,改变农村房屋不设防的状况,促进城乡和区域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

2.加强村镇建设的防震减灾管理。随着城市化健康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防震减灾工作要逐步向农村拓展,加强村镇建设的防震减灾管理,统筹城乡防震减灾管理与服务;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抗震设防管理和指导,特别是要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灾害防御,村镇建筑和公用设施必须考虑抗震设防要求;要通过加强城镇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把防震减灾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向村镇延伸;对于我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建设要制定扶持政策,拓宽资金渠道;通过典型宣传、科学指导、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

3.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为平台,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抗御地震灾害能力。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参与程度,增强对地震信息的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防震救灾活动,加强群测群防,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三、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科学合理规划市地震监测台网,逐步增加前兆台网密度,重点解决车牛山地震台和东连岛中继站信号传输问题,更新台站的测震设备以及电磁波等地震前兆监测装备,增加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全面实现地震监测台网的现代化,提高地震综合观测能力。加强城市重要建筑群和生命线工程强震动观测管理,增设强震动监测设施。

(二)加强地震趋势会商工作,提高分析水平。制订和落实震情短临跟踪方案。规范地震信息发布,逐步向社会公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的判定信息。

(三)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地震安全。加强以城市地震隐伏断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价为基础的城市综合震灾预防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全市的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生命线及要害示范工程、次生灾害源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尽量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的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灾后发生次生灾害。重视和加强对病险水库、海堤、重要防洪设施、易燃易爆易泄露有害物质的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以及危旧校舍的抗震性能评估和查险加固工作,预防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开展全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审批和竣工验收的必备内容,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批作为规划方案审批的前置条件,保证抗震设防要求在建设工程抗震设计中的合理使用。

(四)稳步实施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编制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农村民居防震安全示范工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2010年前,初步建立村镇房屋抗震设防政策扶持和引导体系。加强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和抗震设防技术指导。开发推广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农村民居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逐步建立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抗震设防技术培训,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设。

(五)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完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检查和落实,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明确层级管理职责、完善地震应急工作程序和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市、县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和应急救灾基础数据库系统,完善地震应急基础装备。抓好地震应急基础装备建设,保障应急工作及时、高效进行。

(六)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加强市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结合我市实际,整合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建立健全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机制。充分依靠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建立救援志愿者队伍,壮大地震灾害救助力量。推进地震安全进社区工作,规划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七)切实加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在各乡(镇)、村(社区)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和防震减灾联络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切实加强对群测群防站点的管理,并给予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地下水、动物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逐步开展一些记录活动,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稳定的地震群测群防经费渠道,落实群测群防员津贴,稳定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制定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办法,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促使群测群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八)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强化防震减灾意识,建立地震、宣传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团体的协作机制,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各县(区)都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或1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拓宽中小学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加强基层宣传员培训,发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络作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

四、“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

“十一五”期间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继续支持防震减灾事业,落实防震减灾各项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对推动防震减灾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英皇娱乐棋牌:数字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地震前兆台网建设,填补部分县观测手段空白, 继续完善我市地震数字监测系统各项功能,提高我市及田湾核电站的地震监测能力。主要包含以下4个子项目:

1.数字地震监测系统续建工程。继续完善我市地震数字监测系统各项功能,将东连岛中继站迁址或架高地震信号传输设施,解决中继站由于地势低,信号传输干扰大的问题;更新台网测震分析软件,更新台站地震仪器设备;在石梁河水库增设强震观测设施。

2.地震数据库建设工程。利用已建成的我市地震信息节点和灾情上报系统,建设地震数据库,构建应用功能相对独立的现代先进技术系统,保证在大地震时,与国家和省地震局之间地震应急指挥信息、监测预报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为省、市及兄弟市之间日常地震监测预报、科学研究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提供网络技术平台。

3.地震前兆台网和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完成我市范围内现有前兆手段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换代。更新2台电磁波仪,新上2台电磁波仪;更新水物理观测仪,新建3-4个地下水观测井;安装无人值守数字水位仪和其它观测项目,建成英皇娱乐棋牌:地震前兆台网。

充分利用东海地质科探井地震观测数据,为全市震情监防工作服务。

制定本地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方案,健全全市地震群测群防网络,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建设。

4.加强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建设。完成台站围墙、给排水、房屋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防震减灾及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建设全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主要包括震情会商与应急指挥会议系统、地震现场监控接收与处理系统及辅助决策系统。

(三)市民防灾素质增强工程。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经常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集中强化宣传防震减灾,不断扩大宣传普及面。力争市区街道、村阅览室,乡镇图书室,学校图书馆配有防震减灾有关资料;每个县(区)建成1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完成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扩建工程,在全市中小学推广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四)英皇娱乐棋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本着就近避难、均衡布局的原则,建设避难疏散场所。力争在市、县(区)建成中心避难场所和固定避难场所十所。结合散点式的小型绿地、广场、中小学操场、停车场、人防工程、寺庙等空地,按服务半径不超过500m的标准建设紧急避难场所。依托城市道路,将各级避难疏散场所连接起来,形成相互贯通的网络避难疏散通道体系。

(五)农居防震安全技术服务工程。开展全市不同区域农村民居类型的震害调查,加强农村民房抗震设防要求和防震抗震技术指导。编制农村民居防震减灾技术指南及其配套设计图集,建立农村民居基础资料数据库,市、县(区)内开设有关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技术信息服务网站,为实施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加强抗震救灾指挥系统的建设,细化措施,切实保障各项责任落到实处。完善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保证防震减灾工作协调、有序、高效进行。加强地震工作机构建设,充实力量,发挥地震工作机构在防震减灾中的组织作用。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下防震减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捐赠和地震保险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使全社会防震减灾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方面的配套规章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防震减灾技术标准的监督管理。加强防震减灾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和管理。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以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改善队伍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开创防震减灾事业新局面提供人才保障。

(五)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创新。通过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把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