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灌南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统筹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2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6.86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6.54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12:48.60:34.2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88%,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44682元,比上年增加3318元。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2015年末,全县登记私营企业3000户,比上年增加563户,当年新增768户,比上年多增加173户;个体户18182户,比上年增加1438户。年末城镇化率为47.1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201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90.9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1万亩,粮食总产量63.42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2万亩,总产量0.21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0.36万亩,总产量118.56万吨。肉类总产量5.43万吨,禽蛋总产量1.17万吨,生猪出栏69.68 万头。
现代农业规模扩大。2015年,全县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通过省级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示范县验收。全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2015年末,全县拥有家庭农场1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7家。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0.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2015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3.2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增加值1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1%,其中利润总额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4%。全年工业用电量27.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3%。
高新产业发展加快。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9.3%,分别比上年提高2.6个和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0.3%,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2.5个百分点。
建筑业健康发展。2015年,全县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8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增加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6.7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3.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2 %。年末全县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6家(劳务分包除外)。按资质等级分,一级资质企业1 家,二级资质7家,三级资质及以下1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态势趋缓。2015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4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工业投资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4.7%;服务业投资44.58亿元,比上年下降8.4%。
重点建设取得突破。2015年,全县共实施城建类项目135个,完成总投资额84亿元。连盐、连淮扬镇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实施204国道改扩建工程,临海高等级公路灌江口大桥竣工通车。2015年,全县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45个项目竣工投产。亚新物流中心主体完工, 农机物流中心建成使用,洲业汽车生活广场项目进展较快。
房地产业交易回落。2015年,全县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2015年,全县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9.0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9%,商品房销售额 11.86亿元,比上年减少2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6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6%,销售额 11.24亿元,比上年减少19%。
五、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增长较快。201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限额以下60.88亿元,增长12.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和乡村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8.28亿元和25.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4%和7%。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9.74亿元、65.98亿元、1.29亿元和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增长39%、9%、53.3%和5.4%。
对外贸易稳中有进。201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出口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进口0.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0.3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0.35亿美元。
六、交通、邮电业
运输能力持续增强。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有公路总里程19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8公里、国道11.5公里、省道106公里;拥有等级公路190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10.3公里,二级公路32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991万人,公路货运量750万吨,水运货运量218万吨。2015年末,全县拥有港口码头9个,码头泊位5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个,码头总延长3400米。
邮政电信业务扩大。2015年,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0.6亿元,增长20.9%。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1亿元,固定电话用户7.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9.8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9.54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保持增长。2015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3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91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力度逐步提高,其中一般公共服务5.73亿元,教育7.88亿元,科学技术3.1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6.22亿元,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4.19亿元,城乡社区事务19.4亿元,农林水事务8.22亿元。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46.48亿元,比年初新增22.4亿元,其中,单位存款51.18亿元,比年初增加12.92亿元;储蓄存款93.43亿元,比年初增加10.51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6.82亿元,比年初增加9.8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62.21亿元,比年初增加4.43亿元。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保险业加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09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财产险收入1.53亿元,增长31.1%;寿险收入3.56亿元,增长49.7%。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15年,全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29家。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6家,14人入选省“双创计划”,6项科技成果荣获澳门英皇娱乐场: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授权20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15年,全县新增创建省市优质园9所,灌南中专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年末全县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0.79万人;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3.19万人;小学45所,在校学生6.05万人;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3.40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2%;参加高考人数3192人,专科以上录取人数2604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5年,全县送戏下乡260多场、送电影3000多场、送图书2万余册。获省级表彰星级农家书屋4个。持续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举办新春灯谜、元宵灯会、艺术精品展、广场文化周系列文艺活动。《汤沟酒酿造工艺》、《二郎神传说》等6个项目被纳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体育事业绽放活力。2015年,省县组田径比赛获得3金4银5铜,全年向上输送运动员20人。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灌南体育舞蹈公开赛。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组织职工篮球、足球、乒乓球、健身气功比赛等各类体育活动40多次,组织群众参加太极拳、健身气功、排舞、广场舞、健身秧歌、柔力球等项目学习培训。
卫生体系更加健全。2015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不含卫生室)78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17个。卫生机构床位2996张,其中医院1734张,卫生院1231张。卫生技术人员363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4人,注册护士1948人。
十、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稳步增加。2015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82.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3万人,其中男性43.48万人、女性38.69万人,户籍男女性别比为112.39(以女性人口为100)。户籍人口出生率15.71‰,死亡率3.18‰,人口自然增长率12.54‰。省市反馈年末常住人口63.1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47.15%。
就业创业双轮驱动。2015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0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0.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5%。通过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验收,新建2500平米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升级改造灌南硕项湖电子商务基地,全年共入驻孵化创业项目65个,建成县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16个,新增省级电商示范村2个。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1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57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8元,比上年增长9.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25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57元,比上年增长7.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72元,比上年增长9.4%。
保障体系日臻完善。2015年,全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5.59万人、6.36万人和4.77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1.73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11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6万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6105万元。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年末全县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2.1张。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灌南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