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二十四景——盐池汇宝

  • 时间:2023-10-20 09:09:36
  • 来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云台山二十四景”,我们邀请了连云港历史人文方面的专家,从人文、历史、地理、典故、文化、诗词等方面阐释“云台山二十四景”,让更多的人了解连云港的历史文化,传承连云港人文精神。今天推出第一景——盐池汇宝。

黄申瑾《图二十四景》∶登山必宿板浦场市。市后为盐池,岁出百万金钱,为商贾辐辏之地。

黄申瑾的图说,交代了板浦市外的盐场位置,并指出这里盐池“岁产百万金钱,为商贾辐辏(辐辏fú còu,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之地。”

崔应阶的《云台山志》载有一首程校的五言律诗:一望青山下,池盐积似陵。晶莹初降雪,皎洁乍消冰。东海流应广,南风课有登。味饴堪厥贡,王膳最先承。

程校字序堂,一字秋圃,海州人。许乔林《弇榆山房笔谭》:“程秋圃早岁工诗,与南野、笠亭并擅时誉。”

盐滩在板浦北太平埝一带。清代康熙年间板浦设立口岸监督。板浦既是海港又是苏北三大盐运内港码头之一。两淮盐业淮北为先,淮北盐业板浦场最盛。板浦场产量最高,运销最畅,盐课最重,对国家的贡献也最大。

1.png

这幅盐池汇宝图把板浦场引海水制盐的过程、场景真实地描绘了出来。有引入海水,人工戽水,有八卦滩、扫盐、晒盐,有堆积如山的盐廪子,有运盐码头,盐课司的衙门,有交易用的吊秤……

诗人用“陵”(大土堆)来形容堆积如山的盐,用雪和冰来形容板浦场产的盐干净、质量高,堪作贡品,王膳(帝王膳食)都会最先使用板浦场的盐,同时也指出板浦场的盐课较高。板浦还是海州地区的旅游胜地,古迹众多。到板浦场这里游览的人常年络绎不绝,正如图说中说的那样:“登山者必经板浦场市”,故板浦场成为云台山二十四景之首。

盐池汇宝在《云台山二十四景》中列为第一景,位置在云台山南侧的板浦。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初年,东海郡所辖北蒲(今板浦)就“有海盐之饶”,且在这里设有盐官别治,隋唐时发迹形成市镇,烟火千家,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始建“板浦场”,明时丁永改革煮盐法为晒盐法,形成了片片盐池。

明清之际,此地毗邻海隅,滩涂广阔,沟渠纵横,官府开河引水、铺池晒盐。盐池所产之盐以颗粒大、颜色白,干爽洁净、质优味鲜名扬天下,盐池成为聚宝盆,实乃“盐池汇宝”。特别是两江总督陶澍来板浦推行票盐改革,各地富商巨贾汇聚板浦,大宗批发盐斤,经盐河、大运河,贩卖到长江沿线各省市。因盐业利大,这些盐商赚得盆满钵满,家财万贯,甚至富可敌国,扬州、仪征、海州各地的许多著名园林就是富商业盐的产物。同时也给朝廷带来了丰厚的盐税收入,据史料记载,仅仅板浦周边淮北盐场,清末时贡献大清财政高达10%以上。

当年,那清明如镜、一望无垠的盐池,一方方盐池中开满晶莹剔透的银花,一座座高大的盐廪如小山屹立,运盐河中白帆如林,金陵画家黄申瑾将此景象画作“盐池汇宝”,列入云台山二十四景之首。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